1.書 法
書法,不是單純的寫字。漢字只是其載體,就像人的身體雖有五官和四肢,但是面貌才是識別人與人之間差別的主要所在。書法,就是在有五官和四肢的“身體”上,有自己的模樣。
2.法 書
法書,顧名思義有法度的書法作品。法度歸根結底屬于經驗的總結,大家普遍認為是美的規律就是“法”。
3.翰 墨
翰墨,也不過就是書法的別稱!昂病痹搁L而堅硬的羽毛,后來借指毛筆、文章、書信等。再后來就把它與“墨”合二為一,特指書法。
4.金 石
這個名詞很簡單,無非就是“金”、“石”。分別解釋,“金”就是古代的青銅禮器,“石”就是碑、墓志、摩崖等石質的書寫載體。寫刻、澆鑄在青銅器或摩崖、墓碑等上面的文字就是金石書法。
5.真 跡
真實可靠的手跡而不是出于他人的假托和偽造。
6.墨 跡
墨跡,即用墨書寫的手跡。一般指存留下來的書法作品。
7.拓 本
用宣紙和墨或朱砂,將原本刻在青銅或石刻上的書法,以反印的形式摹制出來的拓件叫做拓本。實物*早見于唐代。
8.刻 石
一般特指鐫刻于碑石和摩崖上的字畫。如《龍門二十品》、《墓志七品》等等。
9.碑
漢代之前是很少有個人的墓碑。大部分的碑都用來歌功頌德記錄和傳承某些重大事情。后來在魏晉時期開始將墓志的形式轉變成為地上立碑寫傳記。
10.碣
刻石中的一類形制!逗鬂h書·竇憲傳》注:“方者謂之碑,圓者謂之碣!比缃翊嬷奈,鐫刻于鼓形圓石上,內容為歌詠秦國君主游獵之事,故也稱“獵碣”。
11.碑 額
墓碑的”前額“叫碑額。
12.篆 額
篆額,就是用篆書寫的碑額
13.篆 蓋
從隋唐開始,埋在地下的墓志通常有石蓋,用篆書來裝飾石蓋并起到記錄的作用,便是篆蓋。
14.碑 陰
一塊墓碑的正面叫“碑陽”,背面就叫做“碑陰”。
15.碑 版
泛指碑志之屬!侗鎻V例》:“開元二十五年羊愉撰景賢大師身塔記,末有碑版所詳,不復多載語,后魏昌馮王新廟碑,有碑版湮滅語;后人碑版名稱,殆自此始。參見“碑學”。
16.碑 學
亦稱“碑版學”。研究考訂碑刻起源、體制及新舊異同等學問。指清代阮元、包世臣提倡北碑后,學書崇尚碑刻風氣大盛,遂有北派碑學、南派帖學之分。
17.勒 石
碑刻術語。指將法書鉤摹本背面加朱復印到石面上的工序。唐代碑刻上常有?钣涊d勒石者,如《懷仁集王書圣教序》碑末有“諸葛神力勒石”字樣。
18.朱 背
亦稱“背朱”。即“勒石”。
19.摩 崖
摩崖,是古代保留書法作品和書寫內容的重要方式。就是在山崖的山體合適的石塊上寫刻出來的內容。
20.剝 蝕
不管是紙張寖壞,還是青銅金文被銅銹腐蝕,還是摩崖石刻風化,都可稱作剝蝕。